论文:论文写作与普通写作的区别
写东西这件事我们多多少少都会,然而学术写作不是。 听说过有人在文学写作方面天赋异禀,比如仲永五岁指物作诗,骆宾王七岁能作咏鹅,然而好像没听说过谁从小写专业学术论文就写得出神入化一把好手 。虽然人的悟性和天资对学术造诣肯定有影响,然而学术写作上的成就相对而言更多的要来自后天的大量练习、有效训练、长期积累、反复感悟。
换句话说,学术写作是个纯粹的技术活。
学术写作是有套路、有规矩,有约束、有章法的。就好像短道速滑冠军滑的再快也未必能做花样滑冰,游泳健将游得再好未必会水上芭蕾,普通意义上写字写得优秀的人如果不经过专门的训练是无法写好学术论文的。
所以如果谁因为自己从小语文成绩好、作文分数高就以为自己学术写作一定也不会差,那您一定对学术写作有很大的误解。
1. 学术写作的强套路性
这里说的套路不是指具体的模板,而是约定俗成的文章结构、行文方法、逻辑脉络和整体框架。比如拿实证论文来说,无论文章具体的每一部分用的什么标题,文章整体的思路都一定是顺着“提出问题——拿出理论——提出假设——摆出数据——说明方法——验证假设”的整体思路来运行。这其实体现出当今主流的实证文章要求”theory driven” (由理论为引导)而不是 “data driven” (由数据为引导) ; 然而同时强调“data based”(以数据为依托)而不是 ”opinion based” (以意见为依托)。
相较而言,如果你写的不是学术论文而是一篇随笔、散文、杂文或网文, 那么随便你用任何你想要的结构和思路来行文,甚至可能越新颖、越博人眼球的结构艺术性越高、传播度越好。然而学术论文不行。学术论文是典型的“带着铁链跳舞”——你无法扔掉铁链,而要学会找到铁链的边界 ,适应规矩的约束,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些约束。
比如,无论一篇学术文章讨论的是哪个具体题目,你在结构上都要遵从有摘要、 有正文、有参考文献的结构;你不能把参考文献放到第一页也不能把摘要放到最后一页,这叫“不符合规矩”。
再比如,写研究假设的时候,你写出的假设必须可以证伪,必须讨论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必须以准确规范的语言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详情请移步:什么是好的研究假设(Hypothesis)?——顺谈与自变量、因变量的关系);你不能把“月亮代表我的心”“天青色等烟雨”这类浪漫的语言贴上去作为你的研究假设,也不能在没有任何理论依据的情况下把异想天开、天真烂漫的想象作为你的研究假设,这叫“不符合规矩”。
再比如,若想投国际期刊,你的文章必须要符合某一个“manual style”(论文格式,如Chicago,APA等),引用的方式必须规范讲究;你不能该省略的地方使用全拼,而该缩进的少了空格。这些,也叫“不符合规矩”。
谁也不是天生就懂规矩的。然而要想玩这个游戏,就得按着游戏规则走。
所以懂规矩、懂套路就成了修炼学术写作这个技术活的核心内容。基本的规矩,本领域内的规矩,高质量期刊的规矩,这些都需要慢慢积累、慢慢学习、慢慢训练方能习得,非一朝一日之功,更无法凭借超人的天资获得。
是的,连开拖拉机都需要去专门的驾校培训,写学术论文这种技术活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和一丝不苟的练习,没有办法绕道。
2. 学术写作的冷静文风
学术写作的整体文风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客观。客观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fact based” (以事实为依托), 而不是”opinion based” (以观点为依托)。
“观点”这个东西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主观的、私人的、受我们各自的喜好、生活背景、知识储备等多方面影响的东西。有些观点可以证伪(比如“吃有机食品是否会影响癌症几率”),有些观点不能证伪(比如“西瓜是天底下最好吃的水果”).
“事实”是有证据的,或者有数据支撑的,发生过的,或者可以通过发生过的事情来验证的。比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男性的平均身高高于女性”, “北半球大多数城市夏天的温度比冬天高”。
学术写作的一个巨大的特点就是:作者总是尽力让文章是客观的、依托事实的、而不是表达个人观点、受个人视角影响的。 作者写作的目的,往小了说是寻求一个问题的真实答案,往大了说是探寻真理,而绝非为了表达个人观点,更不应该受个人观点的左右。相反,好的文章还会澄清研究中可能哪些地方受到了作者个人思路和个人背景的局限 ,哪些地方的证据还不充足,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证明。
想一想自然科学,这个道理就更容易明白一些。我如果是个物理学家,为了证明“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我应该用观察、用数据、用推导来得出结论,而不是因为“我相信地心说”就认其为结论,拿出来公之于众完事大吉;我如果是个生物学家,想研究“小白鼠基因跟人类基因的不同”,不能因为我看不起小白鼠就胡诌小白鼠基因跟人类有怎样的天壤之别,而完全不去做实验做分析;我如果是化学家,我不能一厢情愿的多给元素周期表上加一个元素,除非我拿出证据,并且大家也能验证和接受我的证据。
而社会科学也是一样,没有被证明过的观点都只是“假设”(hypothesis), 甚至包括很多我们文化和习俗里约定俗成的东西。这些也许是传说、也许是故事、也许是轶事、也许是习俗,但它们无法被称为学术研究里的科学结论。
另一个例子,是最近我们班上学生正在写一篇以组织分析为主题的小论文,第一次写研究论文,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分析组织的论文变成了他们发泄对组织不满的声讨文——因为大部分学生选择分析的是自己工作过的组织,他们难免会掺杂个人感情,想起工作中的种种不顺,然后把这些自己体验到的不满看做就是组织最大的问题。OK,不是说你的观点和感受就不重要,然而除了你的观点和感受,你有没有其他依据呢?你从没从理论视角出发去分析呢?有没有在行文的时候使用客观的笔法和语气来叙述呢?有没有客观的进行分析、客观的去总结呢?毕竟,这不是一篇opinion paper, 而是research paper, 否则,随便你发表你的观点。
如果你在研究一个事情之前已经有了对这个事情的强烈看法,而做研究只是为了进一步验证你深信不疑的结论,那你最好别研究了。这样的研究,意义不大。
而对于好的学术文章,你会发现它很少会说“我认为”、“根据我的经验”、“我相信”以及围绕着第一人称为主体进行描述的文字,很少出现表达强烈观点的论述;作者甚至故意做出“避嫌”的姿态,让你看到研究假设都是依托文献和理论得出的,研究结论都是依据数据和科学方法得出的,与作者本人的看法耗无关系。作者仿佛要从他的研究中跳脱出来,不带任何感情、冷静、客观、依据翔实地叙述他的研究,然而又随时向不同的结论和更多的研究敞开大门,表现出“我的对错不重要,而真理才重要”的态度。
是啊,真理怎么会受人的一厢情愿左右呢?带着有偏见的视角做出结论怎么能服众呢?就是这个道理。
3. 学术写作的强功能性
学术写作是个功能性写作,那么它一出现就是带着某种特定目的上场的,达到目的了就可以离场,不必多一句话。它就像个专注于mission(任务)的队伍,上场,完成任务,离场。就这么干净利落。
不如在这里我们联想一下“说明书”这个东西。我们平时买来的家用电器里带的说明书跟学术写作倒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它的强功能性——“说明书”这个东西的写作我们会要求它好玩好看吗?我们会要求它语言华丽吗?我们会要求它美轮美奂吗?恐怕不会。“说明书”最大的目的是说明问题、指导用户、解决问题,所以你会发现几乎所有说明书的语言都尽量追求清晰、准确、明白而简洁,说明书的结构也都尽量做到有条理、一目了然,很少见谁家说明书花里胡哨、废话连篇、插科打诨逗咳嗽的。
学术写作也是一样,好的学术写作者明白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并且时刻记得自己写这篇文章的 mission, 他们的文章往往惜字如金,仔细去看,你会发现文中每一句话都有它的作用,都指向最终的mission (也就是文章的主旨),少一句话都不行,而多加一句话都多余。这就是学术写作的至高境界。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写学术论文什么是最重要的:花哨的语言重要吗?繁琐的句式重要吗?复杂的语法重要吗?这些有时也许可以给我们的文章增彩,但最最重要的,还是要先问自己一句,我的论文实现了它的最基本功能吗?我的论文把最想说的东西说明白、解释清楚了吗?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清晰、准确地介绍了背景理论和研究这个题目的重要性吗?我为读者提供了理解数据是怎样经过验证的必要信息吗?我对数据结果的解读到位吗、充分吗、便于理解吗?——总之,好的学术文章先要首先去关注实现其最基本的功能性,然后再谈其他。
完成其功能性对于学术论文来说可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学术论文讨论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不易理解的、一环扣一环的、需要理论背景知识的、需要强逻辑性的。所以如果一篇论文要实现它的功能性,至少说明它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
明晰: 把一件事情说明白的能力,正中靶心的能力,还不浪费子弹。用哪个词最准确、最能表意、最不会产生误解?哪些信息的提供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句子怎么写能最清楚的表达出我想表达的意思?看看说明书里的语言有时候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强逻辑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如何把一层一层的意思像剥洋葱一样拨开,又像搭积木一样一层又一层地搭起来?如何把复杂的事情掰开了、揉碎了展现给读者?如何有条理地连结句与句、段与段?如何带着读者一步一步跟着你走向文章最终的结论?如何让人信服?
文章整体的合一性:前后照应,数据和理论的统一,结果对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回答,文章贡献确实弥补了文献综述中讨论到的目前理论的缺口等。
4. 学术写作的严谨性
相较一般的写作,学术写作是个极为严肃的家伙。如果是一个人,他一定长得一丝不苟,说话办事严丝合缝。
理解这一点之后你会不乏骄傲地看待自己做的事:学术写作不是为了严谨而严谨,而是实在因为作用巨大,地位重要,不严谨就可能误导整个人类,误导后续研究,这后果谁承担的起呢?
说到此又忍不住贴出我曾经在什么是好的研究假设(Hypothesis)?——顺谈与自变量、因变量的关系 一文里拿出来过的图片,以展示研究者在做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站在知识金字塔顶端的研究者有资格为了自己从事的职业而充分感到自豪; 同时也正因为处在如此核心的位置上,而要在行文时慎之又慎。
严谨性呢在写论文的时候往往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看上去有时候像小题大做——为了解释一件小事搬过来无数的文献、铺开好几页纸;
逻辑缜密:有时候像在左右互搏,提出一个观点的同时往往要同时排列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解释、结论不同的文献,然后通过讨论不同观点进一步加强文中的观点。
用词谨慎:很少有表现“极端”感情的词汇,话总是往圆了说给自己留余地。比如,不说“Previous research never examined XX topic”, 而说” Previous research rarely examined XX topic”。
词汇专业:什么是homoscedasticity (同方差性), 什么是multicollinearity
(多重共线性), 什么是sample (样本), 什么是validity (效度)…各种专业词汇纷至沓来,使用时需非常精准,毫不含糊。
(关于学术论文的严谨性,推荐阅读:好的研究者都作自己的“假想敌”?—— Writing a Research Paper Like Defending a Case. )
最后,学术写作的不同之处当然不止以上讨论的四点,写此篇文章无非希望抛砖引玉,邀请大家一起思考学术写作的本质。相信这种思考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写出下一篇学术论文。